敢為人先,勇於創新,成就“可靠”品牌之“魄”

a

 

新時代,新征程,今天的中國,已發展成為世界上工程機械門類最齊全、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,抓住創新、品質、開放等關鍵詞,創新成果持續湧現,“中國速度”正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新的進步,“中國製造”的標簽也隨著商品流、信息流激蕩全球,成為廣為人知的中國符號,向新時代交出了一份令人驕傲的答卷。

 

 

今天,當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國時,中國工程機械的產品形象也在悄然改變,早已甩脫了過去的“低質低價”、“同質化”的粗製印象,正在把優質、精品、創新等關鍵詞刻印在銘牌之上,力挺中國創造。而在變革之下,創新,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崛起的底色,也成為臨工集團50年的發展密碼!

 

 

回望來路,成立於1972年的臨工集團從一家年產值幾百萬的國營小廠,發展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骨幹企業。2021年銷售收入407億元的大型工程機械綜合製造商,是一代代臨工人艱苦奮鬥的創業史、砥礪奮進的改革史、與時俱進的創新史,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改革創新的一個發展樣本。深入探究臨工發展密碼,臨工的高質量發展,離不開沂蒙精神的傳承,同樣也離不開創新驅動、敢為人先的魄力!

 

敢為人先,勇擔重任求奮進

1972年,173名臨工第一代建設者自力更生,艱苦奮鬥,在金雀山下、沂河岸邊的荒灘上,邊生產,邊建設,開始了充滿坎坷和傳奇色彩的創業征程。從液壓刨床,到試製出“第一台”空氣錘,老一輩臨工人敢於從零開始,通過手繪圖紙,一筆一劃地勾勒出產品形狀,開展研發試製,在中國裝備製造業嶄露頭角,也為正式進軍裝載機,奠定了基礎。

 

 

裝載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功勳產品,也是我國最早實現自主化的產品。然而彼時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,工業基礎薄弱,核心技術缺失,隻能依賴進口。想要研製裝載機,沒有圖紙、沒有技術,談何容易!

但建設新時代的中國,離不開基建投資建設,離不開工程機械這一核心產業。臨工老一輩建設者,深刻理解這一痛點,也正是從那時起,臨工堅定了紮根中國工程機械、產業報國的雄心壯誌,踏上了不斷攻堅克難、自我突破之路。而這,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幾代人的夢想。

 

 

從1976年首台Z450裝載機完成試製,到2022年第50萬台裝載機成功下線;從3T、4T、5T,到7T、8T、12T裝載機;從單一的裝載機產品,發展成為涵蓋鏟運機械、挖掘機械、道路機械、礦山機械、高空作業機械、工業智能裝備六大係列主機產品以及核心零部件,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,總資產達到400億元,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骨幹企業,50年來,臨工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從弱到強,鑄造了沂蒙工業的輝煌業績,抒寫了恢宏絢麗的華彩篇章。

可以說,沒有艱苦創業、從無到有、爬坡過坎的敢為人先,便沒有今天的臨工集團!

 

創新驅動,攻堅克難鑄輝煌

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,不是一帆風順的,注定荊棘攔路、步履維艱。為實現中國工程機械的崛起,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品牌,需要的絕不是偶然和運氣,而是負重前行的勇氣與擔當。

新世紀之初,中國憑借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廣闊的國內市場,成為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資源的匯聚地之一。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,經濟全球化風起雲湧,臨工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工程機械行業全球競爭的浪潮中。

然而,發展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,必須技術強、品牌強,有核心競爭力,而那時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,包括臨工在內,缺乏關鍵核心技術,生產製造環節冗餘,產品品質低下且同質化嚴重,何談全球競爭力?技術創新正是關鍵中的關鍵。

臨工以創新作答,聚焦主業,打造基於核心競爭力的集成創新係統,先後與英國TEREX、日本小鬆KOMAT‘SU 、德國LIEBHERR、瑞典VOLVO進行多種形式合作,持續聚焦顧客需求,明確質量目標,強化過程控製,以“可靠”品牌理念為基礎,以過程運營為主線,推進“一全二創三結合”創新管理模式,釋放出了巨大的創新效能,無論是精益生產,還是產品品質,都實現了大跨越的提升。2016年至2019年,先後榮獲“全國質量獎”“亞洲質量卓越獎”“歐洲質量獎”......

 

 

創新不隻是形式,它深入臨工人的骨子裏。持續改善與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並融入臨工人的血脈,滲透到企業基因之中。在臨工,公司處處都是 “技改達人”的用武之地,每條產品線每個工位都有創新亮點。大到榮獲2016年度山東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的 “AGV研發與應用”,小到把一件工具從左邊改到右邊, 隻要更順手, 更安全,更省力,就是一個創新。

陳明全尾氣自動抽排裝置、張在才智能搬運機械手、喬良雨直接擋油缸助力機械手……多年來,臨工技改創新項目命名表彰已經進行了多次,先後有60項創新成果以員工姓名命名。臨工湧現出大批熟悉機、電、液、控製技術的改造能手,員工實施的改善革新項目每年達2萬條以上,重大技術改造完成項目呈幾何倍數增長。

 

 

正是憑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臨工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,在業內率先搭建起國際一流、行業領先的三大研發平台,在變速箱靜液壓控製係統、挖掘機混合動力係統、無人駕駛、遠程遙控等智能控製技術方麵取得新突破,E6500F“打錘王”液壓挖掘機、RTH126非公路自卸車分別斬獲山東省第三屆、第四屆“省長杯”工業設計大賽金獎,公司獲評“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”;建立開放高效的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體係,在中國、美國、日本、荷蘭、印度、瑞典設立六大研發中心;建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,依托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,承擔國家863項目及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16項,取得數百項專利;創新製定《技術改造管理標準》《技改項目獎勵辦法》等相關製度、標準和流程,搭建LPS(精益生產管理方式)、LWS(崗位標準化)、LTS(技術創新體係)等一係列管理平台,創新實施揭榜項目製技術薪酬包激勵模式,讓創新成為臨工人的一種習慣自覺。

 

 

可以說,臨工在技術改造、核心技術方麵的“繁花似錦”,離不開強有力的技術創新平台的支撐,而創新發展也為臨工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。

 

與時俱進,開創智造新紀元

抓創新就是抓發展,謀創新就是謀未來。進入新時代,臨工以具有前瞻性的長遠眼光始終瞄準國際市場的話語權,率先在國內工程機械主機廠中成立了供應商發展團隊,對鏈內供應商夥伴進行全方位的幫扶,不斷提升供應體係的核心競爭力。

同時,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,臨工成立了100多個項目組,加快推進智能製造與大數據應用,不斷完善、升級與清華大學聯合構建的工程機械智能運維平台,“數字臨工”“智慧臨工”項目有序推進,推動集團加速向“互聯網+製造”轉型。大型挖掘機智能製造項目、變速箱智能生產線、主控閥柔性生產線……目前在臨工推進得如火如荼,自動化、數字化、信息化程度行業領先。

 

 

而在綠色製造領域,早在2012年,臨工就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計劃,在行業內首家作出節能減碳的鄭重承諾。著眼長遠,放眼未來,臨工把推動綠色製造作為重點攻關方向,著力探索未來生態智能施工新模式,加快節能型、電動化產品研發,先後推出了三代節能型裝載機,以及純電動裝載機、挖掘機,礦車、高空作業平台等多係列電動化產品,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節能減排的引領者。

在新興板塊上的投入也已成效初顯。2021年,成立僅9年的臨工重機實現營業收入117.56億元,同比增長57.59%,年均複合增長率80.09%;實現利稅11.95億元,同比增長96.34%。臨工重機的礦車業務已經連續7年全球銷量第一,高機業務國內銷量第一,成為臨工新的增長極!

 

 

新成立的臨工智科,近幾年也已經形成了“3+1”戰略模式,即智能物流、智能倉儲、智能產線加工業信息化係統,已向各行各業提供各類產品與方案,極具發展潛力與競爭力。

 

 

將“可靠承載重托”作為行動方向,蹄疾步穩的臨工,聚焦主業發展,深耕細分領域,一步步走向行業技術的前沿和製高點。

50年櫛風沐雨,50載春華秋實,創新發展永遠在路上。在全球化這一壯闊市場弈棋,肩負國家戰略與企業發展雙重使命,臨工從時代和曆史的方位謀劃未來,以創新驅動引領民族工程機械品牌向著崛起之路躍升,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征途中,以接續奮鬥創造優異業績,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鏗鏘足印,繪就了一幅幅產業轉型發展的非凡篇章,正向著臨工的下一個輝煌50年,進發!